我后来查了一下,这篇文章可能早在 1999 年 就已经存在,并被无数国外站长追捧。今天我就想把这篇经典文章分享给大家,同时加上我自己的 2025 年解读,让这 26 个观点在今天依然有参考价值。
本文目录
- 1 A) 准备阶段 (Prep Work)
- 2 B) 域名 (Domain Name)
- 3 C) 网站设计 (Site Design)
- 4 D) 页面大小 (Page Size)
- 5 E) 内容 (Content)
- 6 F) 关键词密度与布局 (Keyword Density & Placement)
- 7 G) 外部链接 (Outbound Links)
- 8 H) 站内交叉链接 (Cross Links)
- 9 I) 上线前 (Put It Online)
- 10 J) 提交 (Submit)
- 11 K) 日志与跟踪 (Logging and Tracking)
- 12 L) 搜索引擎爬虫 (Spiderlings)
- 13 M) 专题目录 (Topic Directories)
- 14 N) 友情链接 (Links)
- 15 O) 内容 (Content)
- 16 P) 避免花哨 (Gimmicks)
- 17 Q) 回链审查 (Link Backs)
- 18 R) 完善网站功能 (Rounding Out)
- 19 S) 警惕“宣传册综合症” (Brochure Syndrome)
- 20 T) 每天写一页内容 (Build One Page Per Day)
- 21 U) 分析日志 (Study Those Logs)
- 22 V) 时效性主题 (Timely Topics)
- 23 W) 人脉与社群 (Friends and Family)
- 24 X) 记录灵感 (Notes, Notes, Notes)
- 25 Y) 六个月后检查提交情况 (Submission Check)
- 26 Z) 每天写一页高质量内容 (Build One Page of Quality Content Per Day)
A) 准备阶段 (Prep Work)
在确定域名前,先开始准备内容。是的,在你选好域名之前,就要开始规划、写笔记,打算建一个至少 100 页内容的网站。这里的“内容”指真实、有价值的页面,而不是链接页、资源页、关于页、版权页或条款页那种“空白页”。
B) 域名 (Domain Name)
选择一个容易塑造品牌的域名。你想要的是 “google.com”,而不是 “mykeyword.com”。“关键词域名”已经过时——现在重要的是品牌和识别度。关键词在域名中的价值,对搜索引擎来说几乎可以忽略。学习 “goto.com” 改名为 “Overture.com” 的教训:他们为了长远品牌毅然放弃旧名,这需要胆识与决心。
C) 网站设计 (Site Design)
越简单越好。页面中文字应多于 HTML;尽量兼容各浏览器;保持接近 HTML 3.2,避免复杂的 Flash、DOM、Java、JavaScript。若用脚本,尽量外部加载。结构要逻辑清晰,目录含关键词。有人把内容都放根目录(有争议但有效)。不要堆砌“计数器/最佳分辨率”之类链接。速度至关重要:>3–4 秒会流失用户。
D) 页面大小 (Page Size)
越小越好。最好 10KB 内(5–10KB 理想)。这对引擎和用户都有利,因为 80% 用户网速有限。
E) 内容 (Content)
每天上线 1 页 200–500 字内容;用 Overture 关键词工具找主题,围绕关键词写文章。
F) 关键词密度与布局 (Keyword Density & Placement)
经典法则:标题 1 次、描述 1 次、Heading 1 次、URL 1 次、加粗 1 次、斜体 1 次、首屏 1 次,总密度 5–20%。注意拼写。
G) 外部链接 (Outbound Links)
每页链接到 1–2 个该关键词下的高排名站点;锚文本使用你的关键词。
H) 站内交叉链接 (Cross Links)
站内相关页面互链,避免“明星页”,让更多页面稳定产出访问;用内链分配权重。
I) 上线前 (Put It Online)
用独立 IP;确保蜘蛛能爬全站(至少双重链接、层级不超两层);导航清晰;别上线“空壳站”;申请 ODP、LookSmart、Yahoo。
J) 提交 (Submit)
将根目录提交到各大搜索引擎;提交一次后六个月别管。
K) 日志与跟踪 (Logging and Tracking)
用专业统计分析来路;不要图形计数器;主机需支持 referrer。
L) 搜索引擎爬虫 (Spiderlings)
观察蜘蛛访问,确保能抓全;若未抓全,检查标准链接;Google/Fast 可能需两次抓全。
M) 专题目录 (Topic Directories)
每个关键词领域都有权威目录,按规则提交。
N) 友情链接 (Links)
找有友情链接页的站点请求交换;每天联系一个;被拒也继续。
O) 内容 (Content)
每天发布一页高质量内容;少写纯个人博客;短句分段易扫描;用标题与加粗帮读者抓重点。
P) 避免花哨 (Gimmicks)
远离短期噱头、垃圾或欺骗手段;保持正派稳健。
Q) 回链审查 (Link Backs)
他人请求互链时先查质量(收录、PR、目录);别给垃圾站回链,仅与相关站互链。
R) 完善网站功能 (Rounding Out)
增加邮件推荐、论坛、邮件列表;多去论坛交流;避免自动插外部内容的联盟程序。
S) 警惕“宣传册综合症” (Brochure Syndrome)
企业站别做成宣传册;用户不是来看你的介绍,而是找他们需要的内容。
T) 每天写一页内容 (Build One Page Per Day)
用 Overture 找新主题,每天发布一页新内容。
U) 分析日志 (Study Those Logs)
30–60 天后看访问日志与关键词;发现意外词就围绕它写内容。
V) 时效性主题 (Timely Topics)
紧跟动态,提前为热门产品/事件建页,让搜索引擎提前收录。
W) 人脉与社群 (Friends and Family)
人脉关键;参与论坛交流,别只潜水;互动带来反馈与合作。
X) 记录灵感 (Notes, Notes, Notes)
灵感随时出现,立刻记下;枯竭时这些笔记会救你。
Y) 六个月后检查提交情况 (Submission Check)
半年后看是否被各引擎收录;若没有再提交一次并等待。
Z) 每天写一页高质量内容 (Build One Page of Quality Content Per Day)
一年积累约 400 页内容,覆盖大量关键词,稳定获得搜索流量。

发表评论